《首届万宁市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线上申报时间:2021年6月22日-2021年7月12日。
艾思伦教育专注于3-16岁少儿编程与科学教育,结合国际STEAM教育理念与国内少儿特点,集结国内外编程专家、课程研发专家、少儿教育专家,自主研发教学教具,开发连贯性编程课程体系,同步引进国际科学教育品牌科乐多(源于德国1822年)科学实验套装产品已达1000个以上,依托海南省人工智能学会的强势资源设立课程研发与创新中心,一站式输出少儿编程教学与赛事解决方案,打造完整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业生态圈。
相信不少家长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少儿编程是未来教育趋势,要趁早规划!”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什么依据呢?一起来看看吧!
编程与未来趋势高度相关
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将加大决心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将大力投资半导体、5G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科技创新势在必行,创新人才培养也迫在眉睫。
身处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的孩子除了成为种种科技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之外,更应该看到电子产品背后的世界,真正去了解周围的信息技术,甚至掌握和创造未来生活的主动权。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编程。编程像是一种科技语言,它可以通用于整个世界,因为科技没有国界,可以说编程是科技教育的基础。
编程逐步进入中考、高考
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所以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政策不断向着编程倾斜。
2017年底,浙江省就明确将信息技术学科(含编程)纳入高考的考试科目,北京、山东等教育大省也紧随其后。
2020年12月9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172号(教育类297号)提案答复的函》,《答复函》称,教育部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已制定相关专门文件推动和规范编程教育发展,将包括编程教育在内信息技术内容纳入到中小学相关课程。
与此同时,敏感的家长或许已经发现,现在各种信息类、科技类的赛事越来越火爆。一般能进入国赛,无论获奖与否,参赛队员基本已经进入国内诸多顶尖高校的视野。
国家政策的出台,教育风向的转换,将编程教育推向风口浪尖上。
如果现在还只是坚持让孩子接受传统的教育,不仅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更会被快速发展的科技社会甩在后面。这样残酷的现实并不是我们作为家长所希望的,所以我们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早做规划,培养兴趣,选择专业。
编程是表达自我想法的手段
就像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当他开始牙牙学语,他就掌握了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手段。孩子学编程也是如此,这是让孩子在科技世界中表达自我想法的一种手段,是具有高度创造力的。
少儿阶段的编程学习,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极强,更加注重孩子“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在开发孩子自身基础素质之外,更加注重对孩子多元化特质的挖掘,这是一项融会贯通的学科,对孩子的综合素质考察和提升都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编程的这个过程中,孩子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自己看到结果,能够自己评价自己的。例如通过编程写出的一个程序,运行得怎么样?对还是错?好不好?孩子自己就能知道,不需要靠别人来评价他。
做得好,获得满足感;做得不好,找出不足之处。在这样学习过程中,孩子的耐心得到了锻炼,思维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就学会了自律的学习方法,这对他将来的学习成长大有益处。
编程是培养孩子对科技的亲切感
看到这里,不少家长还是有疑问:“现在的程序员很多都是到了大学才学的编程,完全来得及,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开始学呢?”
因为,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小时候,计算机都还没有普及,可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很难离开手机、电脑、平板了。
我们的生活,不断地受着各种新科技的裹挟,越来越多地与各种人工智能共生,您不妨想想,今天起床到现在,一共用过多少电子设备呢?手机阅读、共享单车、网上支付……这些都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改变。
而少儿编程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对科技的亲切感,让孩子对计算机感到亲切,愿意与代码相处,能够用代码创造和表达,是在为未来做准备,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的趋势。
当然,面向孩子的编程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不应该只追求眼前的结果。我们早做规划的原因在于希望孩子能从小就对编程对科技有浓厚的兴趣!